|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Vol. 38 ›› Issue (1): 149-156.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1.020
宋尊荣1, 秦佳双1, 李明金2, 马姜明1,3*, 钟凤跃2, 杨章旗3,4, 颜培栋3,4
SONG Zunrong1, QIN Jiashuang1, LI Mingjin2, MA Jiangming1,3*, ZHONG Fengyue2, YANG Zhangqi3,4, YAN Peidong3,4
摘要: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广西南亚热带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而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流动,以及评价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状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0~60 cm的3个土壤层中,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40 cm的土壤层中,分别为幼龄林(88.6%)、中龄林(92.56%)、成熟林(93.67%)、过熟林(86.24%)。其中在0~20 cm深的土壤层中根系生物量最大,在20~60 cm土壤层中,由成熟林(0.34 t/hm2)到过熟林(1.08 t/hm2)的过程根系生物量增幅最大。(2)4种林分不同径级根系分布格局有所不同,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细根(0~2 mm)与小根(2~5 mm)的占比较大,其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87.43%和79.32%,而根系径级越大所占比例越小;而在成熟林和过熟林中,中根(5~10 mm)与粗根(>10 mm)生物量占比相较于幼龄林和中龄林开始增大,中根生物量在由成熟林(0.75 t/hm2)到过熟林(1.94 t/hm2)的过程中增幅最大,粗根生物量在由中龄林(0.32 t/hm2)到成熟林(2.72 t/hm2)的过程中增幅最大。总体来看,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深度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F=13.903,P<0.01),林龄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F=1.530,P=0.226)。
中图分类号:
[1] 刘丽娜. 水曲柳根系径级和序级结构特性分析[J]. 山西林业科技, 2015, 44(1): 18-23. [2] 沈小雪, 李瑞利, 柴民伟, 等. 深圳湾红树木榄根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格局[J]. 广西植物, 2016, 36(4): 379-386. [3] LI Yanzhuang, WAN Qinyang, FU Zhongwu, et al. Diameter-related variations in root decomposition of three common subalpine tree speci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J]. Geoderma, 2018, 311: 1-8. [4] 黄林, 王峰, 周立江,等.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2, 32(19): 6110-6119. [5] 苏宗明, 李先琨, 丁涛, 等. 广西植被[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97-98. [6] 李子敬, 陈晓, 舒健骅, 等. 树木根系分布与结构研究方法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15, 28(3): 13-18. [7] 张治军. 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生物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06. [8] 张治军, 王彦辉, 于澎涛, 等. 不同优势度马尾松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2(4): 71-75. [9] 马姜明, 刘世荣, 刘兴良.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3): 56-60. [10]高祥, 丁贵杰, 翟帅帅, 等. 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6): 71-75. [11]韩畅, 宋敏, 杜虎, 等. 广西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7, 37(7): 2282-2289. [12]徐冰, 郭兆迪, 朴世龙, 等. 2000—205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 基于生物量密度与林龄关系的预测[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0, 40(7): 587-594. [13]张艳杰, 温佐吾.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根系生物量[J]. 林业科学, 2011, 47(3): 75-81. [14]ADAME M F, TEUTLI C, SANTINI N S, et al. Root biomass and production of mangroves surrounding a karstic oligotrophic coastal lagoon [J]. Wetlands, 2014, 34(3) : 479-488. [15]CORMIER N, TWILLEY R R, EWEL K C, et al. Fine root productivity varies along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gradients in high-rainfall mangrove forests of Micronesia[J]. Hydrobiologia, 2015, 750(1): 69-87. [16]杜明新, 周向睿, 周志宇, 等. 毛乌素沙南缘紫穗槐根系垂直分布特征[J]. 草业学报, 2014, 23(2): 125-132. [17]尹继清. 滇东南峰林湖盆区次生林表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研究[D].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8. [18]苏炳霖, 何东进, 洪伟, 等.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7(1): 57-60. [19]黄春华, 周光益, 赵厚本, 等. 广东天井山成熟杉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9): 80-86. [20]程瑞梅, 王瑞丽, 肖文发, 等. 三峡库区马尾松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J]. 生态学报, 2012, 32(3): 823-832. |
[1] | 潘小梅, 李明金, 杨章旗, 马姜明, 零天旺, 颜培栋.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区系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4): 136-143. |
[2] | 李旋菁, 李生强, 汪国海, 施泽攀, 周岐海. 广西猫儿山鸟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2): 143-151. |
[3] | 彭国清, 郭屹立, 韦素娟, 陈海玲, 何运林, 唐绍清. 弄岗淡黄金花茶种群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3): 138-143.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