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Vol. 37 ›› Issue (4): 136-143.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19.04.017
潘小梅1, 李明金2, 杨章旗3, 马姜明1*, 零天旺2, 颜培栋3
PAN Xiaomei1, LI Mingjin2, YANG Zhangqi3, MA Jiangming1*, LING Tianwang2, YAN Peidong3
摘要: 为揭示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动态变化规律,通过样方法对广西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的128种植物分别隶属于58科93属,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单属科和小科,属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小属和单种属;(2)林下植物区系均以热带成分为主;(3)通过不同林龄植物属区系结构示意图发现:热带成分>亚洲成分>温带成分>世界广布成分,且热带性质成分远多于其他的性质成分;(4)科与属的R/T值显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科和属均为热带性质,且R/T值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
中图分类号:
[1] 贾伟.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0(10): 164-165, 168. [2] 杨章旗. 广西马尾松用材林区划及商品材基地布局[J]. 广西林业科学, 1996, 25(1): 9-15. [3] 赵鸣飞, 王宇航, 邢开雄, 等. 黄土高原山地森林群落植物区系特征与地理格局[J]. 地理学报, 2014, 69(7): 916-925. [4] SWENSON N G, UMAÑA M N. Phylofloristics: an example from the Lesser Antilles[J].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14, 7(2): 166-175. [5] HUANG YONG, JACQUES F M B, SU T, et al. 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plant relicts in China explained by drought in dry seas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1): 14212. [6] XING Y W, GANDOLFO M A, LINDER H P. The Cenozoic biogeographical evolution of woody angiosperms inferred from fossil distributions[J].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2015, 24(11): 1290-1301. [7] 崔宁洁, 张丹桔, 刘洋, 等. 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窗植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J]. 植物生态学报, 2014, 38(5): 477-490. [8] 罗应华, 孙冬婧, 林建勇, 等.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对植物自然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 33(19): 6154-6162. [9] 崔宁洁, 张丹桔, 刘洋, 等.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J]. 生态学杂志, 2014, 33(10): 2610-2617. [10]崔宁洁, 刘小兵, 张丹桔, 等.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碳氮磷分配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23(2): 188-195. [11]王瑞丽, 程瑞梅, 肖文发, 等. 三峡库区马尾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和周转[J].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23(9):2346-2352. [12]韩畅, 宋敏, 杜虎, 等. 广西不同林龄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J]. 生态学报, 2017, 37(7): 2282-2289. [13]魏晓慧, 孙玉军, 黄冬辉. 马尾松人工林树冠结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11):125-130, 138. [14]陆晓辉, 丁贵杰. 马尾松人工纯林凋落松针数量及基质质量动态[J]. 生态学报, 2017, 37(22): 1-8. [15]刘华, 张丹桔, 张健, 等.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大小对四种凋落叶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7,37(2): 513-522. [16]陶玉华, 冯金朝, 马麟英, 等. 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 生态环境学报,2011, 20(11): 1608-1613. [17]潘登, 张合平, 潘高. 桂南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阶段群落动态与稳定性[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6): 1481-1490. [18]姜俊, 谢阳生, 陆元昌, 等. 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经营策略[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30(6): 1-7. [19]李海防, 黄勇, 范志伟, 等. 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进程中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12, 41(1):83-87. [20]杨枝林, 刘君昂, 周国英, 等. 南方马尾松人工林植被群落演替特征[J]. 林业资源管理, 2012, 42(1): 42-47. [21]明安刚. 南亚热带针叶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过程中群落结构与碳动态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 [22]田大伦. 马尾松和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5. [23]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25(5): 535-538. [24]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1991 (S4): 1-139. [25]陆树刚. 蕨类植物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6]苏宗明. 广西植被植物区系研究[J]. 广西植物, 1997, 17(1): 61-69. [27]黄元河.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森林植被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06. [28]和太平.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7): 75-84,89. [29]黎耀凡. 营林措施对桂南地区桉树工业原料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D]. 南宁: 广西大学, 2013. [30]胥清利. 不同套种模式马尾松群落学特征对比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0. [31]刘凤娇.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多样性研究[D].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1. |
[1] | 宋尊荣, 秦佳双, 李明金, 马姜明, 钟凤跃, 杨章旗, 颜培栋. 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1): 149-156. |
[2] | 王莹, 韦宏金, 熊志斌, 戴锡玲, 严岳鸿. 贵州蕨类植物新纪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1): 140-143. |
[3] | 朱晓凤, 韦宏金, 顾钰峰, 凌铁军, 严岳鸿. 广西蕨类植物新记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2): 143-146.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