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图分类号
·维普网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中国知网
·广西师范大学
  期刊信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7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主  编:苏桂发
刊  期:季刊
开  本:16开
邮发代号:48-54
单  价:8.00
定  价:32.00
标准刊号: ISSN 1001-6600
CN 45-1067/N
目录列表
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1-25
综述
中国非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进展
杨丽婷, 刘学聪, 范鹏来,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9.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82802
摘要 ( 419 )   PDF(1256KB) ( 564 )   收藏
声音通讯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后简称灵长类)中,具有维持社群稳定、防御天敌、防卫食物资源和领域等功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人类语言进化。我国有3科8属27种灵长类,是世界上灵长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当前,我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大多数集中在建立声音曲目的研究初期阶段,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等少数物种。本文从灵长类的发声器官和发声机制、声音曲目、声音信号的语图特征、声音信号的使用及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对我国灵长类的声音通讯研究进行全面回顾和综述,并展望了我国灵长类声音通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非鱼耐寒性能研究进展
宾石玉, 廖芳, 杜雪松, 许艺兰, 王鑫, 武霞, 林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0-16.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81801
摘要 ( 486 )   PDF(995KB) ( 936 )   收藏
罗非鱼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低温是限制其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低温对罗非鱼的寒害机理及适应机制对提高其耐寒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罗非鱼耐寒性能的评估指标、方法和低温耐受性,低温对罗非鱼外部特征、行为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鳃、肝、脾的影响,介绍了罗非鱼耐寒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罗非鱼耐寒性能评价和耐寒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及应用
刘静, 边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7-28.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92403
摘要 ( 422 )   PDF(1182KB) ( 539 )   收藏
直翅目是不完全变态昆虫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全世界已知28 000种以上。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线粒体基因组因进化速率快、普遍为母系遗传、极少发生重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直翅目各个阶元的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中。目前,已有 223条直翅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并上传至NCBI数据库,其中包括143条蝗亚目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80条螽亚目序列。直翅目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6 kb左右,包括37个编码基因和一段控制区,是共价闭合的双链DNA结构,碱基组成有明显的AT偏向性。结合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探讨系统发育,有利于解决直翅目系统发生关系和进化方面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研究类群不全面、数据信息发掘不到位等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论文
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鸣叫行为监测
李兴康, 钟恩主, 崔春艳, 周佳, 李小平, 管振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29-37.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73001
摘要 ( 292 )   PDF(2397KB) ( 374 )   收藏
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现仅存不超过3个群体)仅分布于我国云南澜沧江以西,其中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该亚种最重要的种群分布地。2018年,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次开展了对这一种群2个群体的系统鸣声监测工作(持续1年),结果显示该种群的鸣叫频率平均为0.439次/d(A群0.421次/d;B群0.456次/d),且具有显著月变化。本文研究拟建立该亚种鸣叫行为的研究基线,分析模拟不同鸣叫概率下的监测结果,并提出合理的月监测天数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偏差不超过0.2次/d。此外,分析研究目前使用的传统鸣声监测方法,讨论该方法的限制,并提出引入被动式声音监测系统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金丝猴主雄应对配偶雌性数量的理毛策略
和鑫明, 夏万才, 巴桑, 龙晓斌, 赖建东, 杨婵, 王凡, 黎大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38-44.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62101
摘要 ( 195 )   PDF(1033KB) ( 574 )   收藏
2015年9月—2016年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behavioral 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法(all occurrence sampling),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区域一群习惯化的滇金丝猴群内主雄的理毛行为进行详细跟踪记录。相关性分析表明,一雄多雌单元内配偶雌性的数量决定了主雄的理毛收益。配偶雌性越少,主雄获得的理毛越少,发出的理毛越多(R=-0.21,P<0.01);反之,配偶雌性越多,主雄获得的理毛也越多(R=0.27,P<0.01),发出的理毛越少。另外,单配偶主雄发出的理毛显著多于多配偶主雄,接收的理毛显著少于多配偶主雄。等级和优势资源控制权的转变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单配偶家庭雌性离开会使主雄被动丧失交配权,因此单配偶主雄相较于多配偶主雄会发出更多的理毛来挽留唯一的配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源太行山猕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付文, 任宝平, 林建忠, 栾科, 王朋程, 王宾, 黎大勇,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45-52.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71101
摘要 ( 335 )   PDF(6454KB) ( 454 )   收藏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我国特有的猕猴亚种,也是我国灵长类动物中分布纬度最高的物种,仅分布于河南与山西两省交界的太行山与中条山南端地区。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为了掌握保护区内猕猴的种群现状和威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查阅、访问调查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太行山猕猴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结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21群猕猴,种群数量为1 680~1 820只,另有1群确定分布但个体数量不明;平均猴群大小为83±23.9只,主要集中在黄楝树、九里沟、天坛山、五龙口4个林区内;猴群的年龄组成中,成年个体占45.5%,亚成体占12.8%,青少年个体(1~3岁)占24.9%,婴幼猴(0~1岁)占16.8%。研究结果表明,近10余年来太行山猕猴的数量和分布有所增长,栖息地破碎化、较为频繁的人为干扰是太行山猕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木本植物优势度的白头叶猴食物选择研究
郑景金, 梁霁鹏, 张克处, 黄爱面, 陆倩, 李友邦, 黄中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53-64.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22601
摘要 ( 201 )   PDF(1043KB) ( 325 )   收藏
本研究采用样方法(quadrat method)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栖息地的木本植物群落组成进行研究,探讨木本植物优势度对白头叶猴食物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方中共记录木本植物803株,隶属于31科58属71种。优势木本植物分别是石山巴豆Croton euryphyllus、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木棉Gosampinus malabarica、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苹婆Sterculia nobilis、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盐肤木Rhus chinensis、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和小叶榕Ficus concinna。猴群全年共采食162种食物,其中木本植物110种,灌木36种,藤本14种,寄生植物2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头叶猴对木本植物的觅食比例与其相对密度(r=0.577,n=71,P<0.001)、相对盖度(r=0.484,n=71,P<0.001)、相对频度(r=0.613,n=71,P<0.001)、优势度(r=0.580,n=71,P<0.001)和生物量(r=0.481,n=71,P<0.001)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白头叶猴对木本植物的利用受其优势度的影响。白头叶猴以木本植物的优势度选择食物,对提高其在破碎化生境中的生存能力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小麂(Muntiacus reevesi)活动节律
杨婵, 万雅琼, 黄小富, 袁旭东, 周洪艳, 方浩存, 黎大勇, 李佳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65-70.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41202
摘要 ( 398 )   PDF(2185KB) ( 577 )   收藏
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共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为了分析小麂的活动节律及影响其行为活动的相关因素,将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小麂照片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小麂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T=12.754,df=23,P<0.01),活动峰值出现在早上6:00—7:00和傍晚19:00—20:00,表现为明显的晨昏性活动为主的动物;2)小麂的月活动节律也存在显著差异(T=6.95,df=11,P<0.01),4月、7月小麂的活动频率达到峰值;3)不同季节间小麂的相对活动强度指数差异显著(F=2.162,df=3,P<0.05),春季、夏季小麂的相对活动强度最盛,而秋季、冬季小麂的相对活动强度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小麂的活动节律是一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弄岗同域分布赤腹松鼠和红颊长吻松鼠活动节律研究
李友邦, 农娟丽, 杨婉琳, 赵佳佳, 朱琪琪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71-78.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32202
摘要 ( 218 )   PDF(1392KB) ( 575 )   收藏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动物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同域分布物种间对时间利用的差异是物种共存机制之一。为了研究喀斯特石山生境中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的活动节律,进一步探讨这两者的时间生态位分化,2015年9月—2016年10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这2种松鼠的活动节律进行研究,并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分别计算它们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活动节律的重叠程度。结果显示:赤腹松鼠和红颊长吻松鼠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5 1和0.803 6,2种松鼠都倾向于昼行性。不同时段获得的独立有效照片数量有显著的变化(赤腹松鼠:t=5.12, df=23, P<0.001; 红颊长吻松鼠:t=4.60, df=23,P<0.001)。此外,2种松鼠间的独立有效照片数有显著差异(Z=-2.21, P=0.03)。2种松鼠活动节律曲线的重叠度Δ4为0.839 2,日活动节律曲线差异显著(P<0.001),这说明它们在不同时段的活动强度有差异。这种活动节律的差异性,可能是它们减缓竞争,达到共存的生态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生与人工繁育鳄蜥游泳能力比较
程瑞, 何明先, 钟春英, 罗树毅, 武正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79-86.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31004
摘要 ( 414 )   PDF(1024KB) ( 260 )   收藏
以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57只成体鳄蜥和北娄片区野外的35只野生成体鳄蜥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人工繁育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和野生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共4组。在环境温度26 ℃、水温26 ℃条件下,测定鳄蜥的游泳能力(瞬时游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和身体各项指标。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鳄蜥的游泳能力无性别差异(P>0.05);野生鳄蜥的瞬时游速(0.67±0.12 m/s)显著高于人工繁育鳄蜥(0.51±0.10 m/s)(F1,88=48.941,P<0.001),但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F1,88=0.594,P=0.443),性别和分组(人工繁育鳄蜥与野生鳄蜥)的交互作用对鳄蜥的游泳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鳄蜥的身体测量值与其游泳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鳄蜥的体质量、腹长、头体长、尾高、股骨长与其瞬时游速均极显著相关(P<0.01);鳄蜥的肥满度、尾周长、尾部体积与其瞬时游速均显著相关(P<0.05);鳄蜥的头体长、体质量、尾高与其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极显著相关(P<0.01);鳄蜥的尾周长、尾部体积、肥满度与其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均显著相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长和尾部体积是影响鳄蜥瞬时游速的主要因素(P<0.001),尾高是影响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P=0.003)。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繁育会导致鳄蜥游泳能力下降。为使鳄蜥的野外放归个体保持较好运动能力,应加强人工繁育鳄蜥运动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蚁科昆虫名录——切叶蚁亚科(补遗)
陈丹妮, 陈志林, 周善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87-97.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61106
摘要 ( 546 )   PDF(1121KB) ( 393 )   收藏
本文在中国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名录的基础上,对2008—2019年中国新纪录和之前名录统计遗漏的蚁科昆虫物种进行全面整理,共补充纪录127种。其中,中国新增纪录82种,之前的名录遗漏45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新纪录属种岩支蚁Cladomyrma scopulosa Eguchi & Bui(膜翅目:蚁科)记述
骆春璇, 梁翠君, 陈志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98-101.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61105
摘要 ( 186 )   PDF(5174KB) ( 235 )   收藏
记述中国蚁科昆虫1新纪录属——支蚁属Cladomyrma Wheeler,W.M. 1920及1中国新纪录种——岩支蚁Cladomyrma scopulosa Eguchi & Bui,2006。文中对新纪录属种进行描述,并提供了该新纪录种的高清彩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绵蚧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记录种(半翅目:蚧次目)
潘友粮, 黄焜, 刘兴平, 张江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02-106.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90801
摘要 ( 194 )   PDF(9776KB) ( 76 )   收藏
柑橘唇绵蚧Labioproctus poleii在我国新发现于云南省普洱市,为中国新记录种,唇绵蚧属Labioproctus也为中国新记录属。本文对柑橘唇绵蚧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生物学等进行介绍,并提供了中国绵蚧科昆虫分属检索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Ⅴ)
陈海玲, 李述万, 邓振海, 陆昭岑, 刘演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07-113.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91503
摘要 ( 163 )   PDF(11523KB) ( 140 )   收藏
本文报道广西维管植物10个新记录种,即线柄铁角蕨 Asplenium capillipes、总状凤仙花 Impatiens racemosa、榕叶卫矛 Euonymus ficoides、尖尾槭 Acer caudatifolium、川鄂山茱萸 Cornus chinensis、马刺蓟 Cirsium monocephalum、鄂西香草 Lysimachia pseudotrichopoda、浙赣车前紫草 Sinojohnstonia chekiangensis、罗甸黄芩 Scutellaria lotienensis、早花岩芋 Remusatia hookeriana。其中,车前紫草属 Sinojohnstonia 为广西新记录属,尖尾槭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这些新记录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广西植物的多样性,而且为广西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7种蕨类植物新记录
徐国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14-118.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40901
摘要 ( 364 )   PDF(3675KB) ( 647 )   收藏
对赣粤边界九连山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发现广东蕨类植物新记录7种,即:矩圆线蕨Leptochilus henryi (Baker) X. C. Zhang、剑叶盾蕨Neolepisorus ensatus (Thunb.) Ching、管苞瓶蕨Vandenboschia kalamocarpa (Hayata) Ebihara、单边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murakami-hatanakae Nakaike、绿叶对囊蕨Deparia viridifrons (Makino) M. Kato、钝羽对囊蕨D. conilii (Franch. & Sav.) M. Kato和百山祖双盖蕨Diplazium baishanzuense (Ching & P. S. Chiu) Z. R. He,并讨论了以上新记录种的地理区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谱与叶相
张惠, 刘红影, 张宇宁, 马姜明, 莫燕华, 零天旺, 杨章旗, 李明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19-127.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52602
摘要 ( 199 )   PDF(1271KB) ( 481 )   收藏
本研究根据Raunkiaer分类系统,分析广西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林下木本植物生活型和叶相的变化特征,对揭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共记录到木本植物128种,包括大高位芽植物、中高位芽植物、小高位芽植物、矮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2)林下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总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小幅度降低的趋势,矮高位芽植物、大高位芽植物以及藤本高位芽植物的生活型谱呈现出略有升高的变化趋势。3)随着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林下常绿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增大,落叶高位芽植物比例逐渐降低。4)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木本植物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叶相以单叶、渐尖、全缘、无毛、革质叶为主,符合南亚热带植物叶相的基本特征。其中:林下小型叶、全缘叶、复叶、革质叶、叶无毛植物的比例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中型叶、非全缘叶、单叶、纸质叶、渐尖叶植物均随林龄增加总体呈现小幅度降低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PAL研究贵州金花茶遗传多样性
李爽, 刘上丽, 裴思玉, 唐绍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28-135.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21502
摘要 ( 182 )   PDF(1570KB) ( 353 )   收藏
贵州金花茶是一濒危物种,分布在广西北部与贵州南部交界的石灰岩山的常绿阔叶林内。本文对贵州金花茶12个居群共120个个体的单拷贝核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进行扩增与测序,利用相关软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系数。结果表明:1)序列总长为660 bp,包括7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总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分别为0.001 31和0.631。2)AMOVA分析结果显示91.4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8.5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85 31。3)Mantel test结果显示,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鉴于贵州金花茶具有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中等水平的居群间遗传分化,建议在加强其自然居群保护的同时,从多个栽培居群取样进行迁地保护,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其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卵形鲳鲹Myostatin基因克隆及其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罗洪林, 冯鹏霏, 余艳玲, 肖蕊, 潘传燕, 宋漫玲, 张永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36-147.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42602
摘要 ( 193 )   PDF(2716KB) ( 527 )   收藏
为研究肌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在卵形鲳鲹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对卵形鲳鲹MSTN基因CDS区进行克隆与分析,并对其14个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克隆获得MSTN基因1 322 bp序列。该序列编码37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2 694.85 u,理论等电点pI为5.52,为带负电的蛋白。MSTN蛋白质不存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主要于细胞外部,可能属于分泌蛋白质,易于表达和纯化。MSTN蛋白质无信号肽序列,预测含有17个磷酸化位点。对24种鱼类MSTN基因序列的同源分析发现:卵形鲳鲹MSTN与布氏鲳鲹同源性最高,与黄尾鰤同源性次之;3种鱼类均属鲹科Carangidae,而鲹科鱼类与锯盖鱼科Centropomidae鱼类遗传距离最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MSTN基因在卵形鲳鲹从受精卵到晶体出现期的13个阶段均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初孵仔鱼期表达量迅速升高,极显著高于前13个时期(P<0.01)。MSTN基因可能在卵形鲳鲹孵化后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孵化前作用微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Sdr9c7基因在C57BL/6J小鼠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李银玲, 周洁, 周 晶, 陈俏媛, 曾志棚, 林万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48-155.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70901
摘要 ( 197 )   PDF(4469KB) ( 225 )   收藏
为探讨mSdr9c7基因在C57BL/6J雄性成年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研究mSdr9c7基因的功能,本文筛选适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Sdr9c7基因表达水平的引物(正向引物序列为F:GGCCTGGACGTCAAGTTTCT,反向引物序列为R:TTCTAGAGGCCCCAGCAGAT),以5只1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供试动物,采集其皮肤、肝脏、睾丸等16种组织,并从外周血中分离红细胞、白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Sdr9c7基因16种小鼠组织或细胞中mRNA的表达情况。以每只小鼠相应肝脏组织的表达量作为参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Sdr9c7 mRNA在皮肤、肝脏、睾丸、骨髓组织为高水平表达,分别是肝脏组织的1.069±0.098 9、1.010±0.050 8、0.987±0.081 0、0.822±0.083 8倍;在血管、白细胞、大脑、血液、肾脏、肺、十二指肠、胃、外周红细胞、脾脏等组织或细胞中为中等水平表达,分别是肝脏组织的0.697±0.053 0、0.628±0.057 0、0.577±0.099 6、0.522±0.062 2、0.538±0.053 5、0.455±0.071 5、0.439±0.086 9、0.375±0.101 9、0.391±0.032 0、0.377±0.052 0倍;而在脂肪、肌肉、小脑、心脏为低水平表达,分别是肝脏组织的0.189±0.025 6、0.129±0.034 3、0.118±0.063 9、0.052±0.014 0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单胞菌亮氨酸氨肽酶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郭辰, 周飞, 韩彪, 潘翠, 吴洁敏, 杨婷, 尚常花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1):  156-164.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83102
摘要 ( 147 )   PDF(8705KB) ( 60 )   收藏
为探索假单胞菌亮氨酸氨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 LAP)编码基因LAP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克隆假单胞菌Cr13菌株的LAP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克隆假单胞菌亮氨酸氨肽酶的一个DNA片段;其次,以此为基础,通过2次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对假单胞菌LAP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克隆;最后,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A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r13 LAP基因全长为1 491 bp。推测LAP基因定位于线粒体,具有保守的细胞质氨肽酶模体NTDAEGRL,在其启动子区域(426 bp)发现了基本元件TATA-Box和CAAT-box及一系列潜在的顺式作用元件。LAP全长序列的克隆为将来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LAP启动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假单胞菌Cr13 LAP的表达调控提供了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