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Vol. 38 ›› Issue (6): 140-147.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20.06.016
• • 上一篇
杨瑞卿1, 杨学民2, 徐德兰3,4*
YANG Ruiqing1, YANG Xuemin2, XU Delan3,4*
摘要: 生态园林城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城市形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徐州市2004年和2014年的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信息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最小距离指数和廊道密度等,对徐州市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驱动下的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4年,徐州市城市绿地斑块平均面积从0.17 hm2增加到0.40 hm2,斑块密度从5.97个/hm2降低到2.45个/hm2,廊道密度从1.12 km/km2增加到2.32 km/km2,公园绿地最小距离指数明显增加。这说明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驱动下,徐州市中心城区的绿地数量在增长的同时,景观格局也在不断优化,主要表现为:绿地斑块增大、破碎度降低、景观连接度明显提高、防护绿地功能增强、公园绿地分布向均匀化发展,这些变化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方便居民使用起到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1] 肖超. 生态园林视角下的“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 张云路, 关海莉, 李雄. 从园林城市到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响应[J]. 中国园林, 2017, 33(2): 71-77. [3] 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 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HALL P, THOMAS R, GRACCY H, et al. The containment of urban England[M].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Sage Publication, 1974. [5] GOBSTER P H, WESTPHAL L M.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urban greenways: planning for recreation and related experienc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8(2/3): 147-165. [6] 魏绪英, 蔡军火, 叶英聪,等.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9): 2852-2860. [7] 何友军, 李际平, 颜立红, 等.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市森林景观结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 32(4): 203-208. [8] 顾胜男, 温小荣, 佘光辉. 基于RS与GIS的徐州市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2(5): 71-76. [9] 李莹莹, 邓雅云, 陈永生, 等. 基于卫星遥感的合肥城市绿色空间对热环境的影响评估[J].生态环境学报, 2018, 27(7):1224-1233. [10] 李祖政, 尤海梅, 王梓懿. 徐州城市景观格局对绿地植物多样性的多尺度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29(6): 1813-1821. [11] 付晖, 许先升, 付广. 海口市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15, 42(3): 142-146. [12] 谢念斯, 刘胜华. 广州市城市绿地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分析[J]. 生态科学, 2019, 38(3):55-63. [13] 王越, 林箐. 上海城乡绿地网络规划建设的历史进程与驱动力研究[J]. 风景园林, 2018, 25(7): 77-83. [14] 王昊. 徐州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规划篇[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15] 曹金虎. 徐州主城区内涝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8. [16] 梁珍海, 秦飞, 季永华, 等. 徐州市植物多样性调查与多样性保护规划[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8] 杨瑞卿, 薛建辉. 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J]. 人文地理, 2006, 21(3): 14-18. [19] 傅伯杰.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0] 刘铁冬, 张佳佳, 李羽佳.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以哈尔滨市主城区为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42(8): 65-68,74. [21] 阳文锐. 北京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J]. 生态学报, 2015, 35(13): 4357-4366. [22] ZHANG W W, WU P P, LI H, et al.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 Beijing Hanshiqiao wetland nature reserve[J].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1, 10: 1698-1706. [23] GREEN O O, GARMESTANI A S, ALBRO S, et al. Adaptive governance to promote 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green spaces[J]. Urban Ecosystems, 2016, 19(1): 77-93. [24] 赵鑫, 宋英强, 胡月明, 等. 基于多源开放数据的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1): 26-40. [25] BOULANGEAT I, GEORGES D, DENTANT C, et al. Anticipating the spatio-temporal response of plant diversity and vegetation structure to climate and land use change in a protected area[J]. Ecography, 2014, 37(12): 1230-1239. [26] RICKLEFS R E. Naturalists,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nature of biologicaldiversity[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2012, 179(4): 423-435. [27] TANG Q, LIANG G F, LU X L, et al. Effects of corridor networks on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an intensive agriculturelandscape[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4, 24(1): 93-103. [28] 李勇, 杨学民, 秦飞, 等.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与探索: 徐州篇[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29] 王昊,陈刚,李勇. 徐州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园林篇[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30] 何树川, 李勇, 杨学民, 等. 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路径探索: 以徐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例[J]. 中国园林, 2017, 33(10): 91-95. |
[1] | 韩会庆, 蔡广鹏, 尹昌应, 马庚, 张英佳, 陆艺. 2000年和2015年乌江中上游景观稳定性变化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1): 197-204. |
[2] | 张芳. 艾比湖地区生态景观格局空间演变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4): 156-164.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