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Vol. 31 ›› Issue (2): 96-99.
陈志坚1,2, 王任翔1,2
CHEN Zhi-jian1,2, WANG Ren-Xiang1,2
摘要: 取骨髓细胞,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来自广西桂林的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菲菊头蝠的染色体数为2n=62,染色体臂数(NF)是60;30对常染色体皆为端着丝粒染色体(t),相邻同源染色体大小相近,不易区分;X染色体为大型亚端着丝粒染色体(st),其长度仅次于第3号染色体,Y染色体是小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t)。菲菊头蝠的核型属于Harada等人划分的菊头蝠属中的第1类群,为最原始的类群。
中图分类号:
[1] WILSON D E,REEDER D M.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a taxonomic andgeographic reference[M].3rd ed.Baltimore and Lond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ress,2005:12-529. [2] 王应祥.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49. [3] 吴毅,杨俊慧,原田正史.中国蝙蝠核型研究的现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504-509. [4] BAKER R J.Karyotypic trends in bats[M]//WINSATT W A.Biology ofba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0:65-96. [5] ANDO K,TAGAWA T,UCHIDA T A.Considerations of karyotypic evolution within Vespertilionidae[J].Experientia,1977,33:877-879. [6] 王宗仁.翼手目核型研究的进展[J].兽类学报,1982,2(2):233-243. [7] 罗峰,李安安,吴飞健,等.菲菊头蝠的下丘神经元基本声反应特性[J].动物学研究,2006,27(2) :202-208. [8] 罗峰,李安安,马杰,等.菲菊头蝠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及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J].动物学报,2006,52(3):528-535. [9] 陈忠,韩文文,张述才,等.菲菊头蝠冬眠期的精子储存[J].兽类学报,2007,27(3):229-233. [10] 韦力,茹炳华,周莹莹,等.幼年菲菊头蝠形态和声音发育[J].动物学研究,2009,30(1):91-98. [11] LEVAN A,FREDGA K,SANDBERG A A.Normenclature for centromeric position on chromosomes[J].Hereditas,1964,52(2):201-220. [12] BICKHAM J W.Chromosomal variation and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of vespertilionnid bats[J].Journal of Mammalogy,1979,60(2):350-363. [13] HARADA M,YENBUTRA S,YOSIDA T H.Cytogenetical study of Rhinolophus bats (Chiroptera:Mammalia) from Thailand[J].Proceedings of the Japanese Academy:B,1985,61:455-458. |
[1] | 严克俭, 胡绮敏, 李健玲, 党桂兰, 吴磊. 广西茜草科植物新资料[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4): 109-112. |
[2] | 程丹, 刘利斌, 张根根. 广西入境旅游、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1): 79-86. |
[3] | 宋尊荣, 秦佳双, 李明金, 马姜明, 钟凤跃, 杨章旗, 颜培栋. 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1): 149-156. |
[4] | 潘小梅, 李明金, 杨章旗, 马姜明, 零天旺, 颜培栋.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区系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4): 136-143. |
[5] | 熊小菊,廖春贵,胡宝清,陈月连,朱海珍. 基于MODIS的广西植被NPP时空分异及驱动力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3): 187-195. |
[6] | 李旋菁, 李生强, 汪国海, 施泽攀, 周岐海. 广西猫儿山鸟类多样性和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2): 143-151. |
[7] | 穆汇, 欧明林, 汤冬娥, 张若菡, 何慧燕, 梁灼健, 邹贵勉, 戴勇. 99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1): 205-210. |
[8] | 覃营,牟光福,刘演. 广西远志科一新记录属[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6(1): 126-128. |
[9] | 莫佛艳,蒙丽,冯慧喆,苏宇乔,薛跃规. 广西唇形科一新记录属——喜雨草属[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6(1): 129-131. |
[10] | 韦宏金,周喜乐,商 辉,严岳鸿. 广西蕨类植物新记录(Ⅲ)[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4): 98-105. |
[11] | 陈春强,邓 华,陈小梅. 广西3个锰矿恢复区农作物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4): 127-135. |
[12] | 闫 妍,胡宝清,侯满福,史莎娜. 广西岩溶区县域石漠化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4): 145-153. |
[13] | 李生强, 汪国海, 施泽攀, 林峰, 周岐海. 广西藏酋猴种群数量、分布及威胁因素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2): 126-132. |
[14] | 李述万. 广西植物名录补遗(Ⅳ)[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4): 129-133. |
[15] | 蒙丽. 广西发现金斑喙凤蝶一个新分布点[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4): 134-136.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