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Vol. 31 ›› Issue (1): 125-129.
• • 上一篇
梁毅1,2, 杨慧1, 曹建华1, 卜巧珍1,2, 李亮1, 方培结1,3, 王开然1
LIANG Yi1,2, YANG Hui1, CAO Jian-hua1, BO Qiao-zhen1,2, LI Liang1, FANG Pei-jie1,3, WANG Kai-ran1
摘要: 本文选择桂林大镜新寨林地、旱地、果园和灌丛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20、20~40、40~60 cm 3个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比色法测定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3种酶的活性,研究土层深度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升高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层深度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1] 刘善江,夏雪,陈桂梅,等.土壤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1):1-7. [2] YAO Xiao-hua,MIN Hang,LV Zhen-hua,et al.Influence of acetamiprid on soil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respir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06,42(2):120-126. [3] 陈恩凤.土壤酶的生物学意义(代序)[C]//中国科学院林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全国土壤酶学研究文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5. [4]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5] 丰骁,段建平,蒲小鹏,等.土壤脲酶活性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草原与草坪,2008(2):70-72. [6] 关松荫,张德生,张志明.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41-44. [7] 蒋实,徐争启,张成江.四川省万源市土壤pH值测定及土壤酸碱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05-12108. [8] 赵仕花,章程,夏青,等.桂林毛村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有机质与氮分析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1):36-38. [9] 和文祥,朱铭莪.陕西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分析[J].土壤学报,1997,34(4):392-398. [10] TU C M.Effect of four experimental insecticides on enzyme activities and levels of adenosine in mineral and organic soil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1990,25(6):787-800. [11] 闫颍,袁星,樊宏娜,等.五种农药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5,24(5):588-591. [12] 周礼恺,张志明,陈恩凤.黑土的酶活性[J].土壤学报,1981,18(2):158-165. [13] 刘广深,徐东梅,许中坚,等.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土壤学报,2003,40(5):756-762. [14] 李勇.原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形成实质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1987(1):29-38. [15] 赵颖,史晓爽,周连仁,等.土壤样品风干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1):126-129. [16] 薛,李占斌,李鹏,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8):3768-3777. [17] 杜伟文,欧阳中万.土壤酶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5,5(32):76-79. [18] 李媛媛,周运超,邹军,等.黔中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07-9609. [19] 刘中良,宇万太,周桦,等.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土壤,2011,43(5):720-728. [20] 时向东,耿伟,李钠钾,等.不同覆盖方式下烤烟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的动态变化[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5):50-54. |
[1] | 康福丽,朱国政,林钰,胡振兴,邓荫伟,冯玉能,陈胜华,陈付林,刘灵. AMF对金橘苗根围土壤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1): 104-112.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