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Vol. 36 ›› Issue (4): 151-158.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18.04.019
张雅君1, 马姜明1,2*, 苏静1, 秦佳双1, 莫燕华1
ZHANG Yajun1, MA Jiangming1,2*, SU Jing1, QIN Jiashuang1, MO Yanhua1
摘要: 以喀斯特石山生境条件下克隆生长的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为对象,研究不同干扰方式(火烧干扰、砍伐干扰和无干扰)对红背山麻杆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扰方式下,砍伐干扰的红背山麻杆叶绿素含量最高,无干扰的细胞膜受伤害程度相对较大,而火烧干扰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好。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测定的5个生理指标进行耐受性综合评价,发现受火烧干扰的红背山麻杆耐受性最强,受砍伐干扰的次之,无干扰的耐受性最弱,适度干扰有助于红背山麻杆的生长。
中图分类号:
[1] 庞世龙, 欧芷阳, 申文辉, 等. 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 36(7): 60-66. [2] 李先琨, 何成新, 唐建生, 等. 广西岩溶山地生态系统特征与恢复重建[J]. 广西科学, 2008, 15(1): 80-86. [3] 邓彭艳, 陈洪松, 聂云鹏, 等.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菜豆树和红背山麻杆旱、雨季光合特性比较[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8): 1498-1504. [4] 梅军林, 庄枫红, 马姜明, 等. 桂林喀斯特地区克隆生长红背山麻杆种群的点格局分析[J]. 生态学报, 2017, 37(9): 3164-3171. [5] 莫凌, 黄玉清, 覃家科, 等. 西南喀斯特地区四种植物水分生理的初步研究[J]. 广西植物, 2008, 28(3): 402-406. [6] 董蕾, 曹洪麟, 吴林芳. 两种喀斯特生境植物旱雨季生理指标特征[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3(1): 114-118. [7] 庞冬辉, 沈利娜, 蒋忠诚, 等. 广西弄拉峰丛洼地灌丛岩生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日变化研究[J]. 中国岩溶, 2010, 29(3): 293-300. [8] 刘志民, 赵晓英, 刘新民. 干扰与植被的关系[J]. 草业学报, 2002, 11(4): 1-9. [9] 高欢欢, 曾凡江, 鲁艳, 等. 不同干扰方式对疏叶骆驼刺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15, 24(2): 202-207. [10] 梅军林. 桂林岩溶区红背山麻杆的繁殖特征及其策略[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11] 夏建国, 兰海霞, 吴德勇. 铅胁迫对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1): 56-61. [12] 张以顺, 黄霞, 陈云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3] 黎燕琼, 刘兴良, 郑绍伟, 等.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四种灌木的抗旱生理动态变化[J]. 生态学报, 2007, 27(3): 870-878. [14] 罗维成, 曾凡江, 刘波, 等. 绿洲—沙漠过渡带引种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研究[J]. 草业学报, 2013, 22(4): 273-280. [15] 曾诚, 陈贝贝, 李根前, 等. 毛乌素沙地土壤水分对中国沙棘人工林稳定性及生产力的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1): 99-104. [16] 姜准, 邹旭, 张增悦, 等. 中国沙棘克隆生长对组织含水率的响应[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7(2): 35-40. [17] 裘丽珍, 黄有军, 黄坚钦, 等. 不同耐盐性植物在盐胁迫下的生长与生理特性比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32(4): 420-427. [18] 原保忠, 王静, 赵松林. 植物补偿作用机制探讨[J]. 生态学杂志, 1998, 17(5): 45-49. [19] BOHNERT H J, N ELSON D E, JENSEN R G. Adaptation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J]. The Plant Cell, 1995, 7(7): 1099-1111. [20] SMITH L M,KADLEC J A, FONNESBECK P V. Effects of prescribed burning on nutitive quality of marsh plants in Utah[J]. The 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 1984, 48(1): 285-288. [21] 王荣. 几种针阔叶幼树对火烧的生理响应研究[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4. [22] 叶学华, 董鸣. 毛乌素沙地克隆植物对风蚀的修复[J]. 生态学报, 2011, 31(19): 5505-5511. [23] 卢群, 石俊慧, 曾小康, 等. 深圳湾福田红树林砍伐后萌生更新的初步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2): 107-112. [24] BOHNERT H J, JENSEN R G. Stratigies for engineering water-stress tolerance in plants[J].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1996, 14(3): 89-97. [25] 高洁, 曹坤芳, 王焕校. 干热河谷9种造林树种在旱季的水分关系和气孔导度[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25(2): 186-190. [26] 孙天国, 沙伟, 刘岩. 复合重金属胁迫对两种藓类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 30(9): 2332-2339. [27] 李力, 刘玉民, 王敏, 等. 3种北美红枫对持续高温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J]. 生态学报, 2014, 34(22): 6471-6480. [28] 苏慧敏, 何丙辉, 蔡兴华, 等. 水分胁迫对太阳扇扦插苗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10): 2185-2190. [29] 谷艳芳, 丁圣彦, 李婷婷, 等. 盐胁迫对冬小麦幼苗干物质分配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9, 29(2): 840-845. |
[1] | 林建忠, 李生强, 汪国海, 施泽攀, 刘佳, 王振兴, 周岐海. 公顷网格与公里网格红外相机监测方案比较——以广西弄岗保护区为例[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8(3): 92-103. |
[2] | 刘佳,李生强,汪国海,林建忠,肖治术,周岐海. 喀斯特生境中白鹇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及集群行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3): 156-165. |
[3] | 汪国海, 施泽攀, 李生强, 周岐海.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赤麂活动模式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3): 117-122. |
[4] | 黄艳国, 许伦辉, 罗强, 邝先验. 加速度变化对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2): 1-8. |
[5] | 罗强, 许伦辉, 黄艳国, 蒋晓峰. 基于加速度干扰的圆曲线上行车舒适性的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0(1): 5-9. |
[6] | 许伦辉, 叶凡. 基于横、轴、竖加速度干扰模型的行车舒适性评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9(1): 5-9. |
Viewed | ||||||||||||||||||||||||||||||||||||||||||||||||||
Full text 361
|
|
|||||||||||||||||||||||||||||||||||||||||||||||||
Abstract 181
|
|
|||||||||||||||||||||||||||||||||||||||||||||||||
Cited |
|
|||||||||||||||||||||||||||||||||||||||||||||||||
Shared | ||||||||||||||||||||||||||||||||||||||||||||||||||
Discussed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