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Vol. 34 ›› Issue (1): 174-186.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16.01.028
毛蒋兴1,2, 古艳1
MAO Jiangxing1,2 , GU Yan1
摘要: 以环北部湾城市群内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城市生态位宽度模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模型分析研究城市群内城市生态位的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探究城市群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位宽度来看,城市群内形成以南宁市为发展核心,东部地区为发展活跃区的空间布局形态;从发展变化来看,沿海经济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生态位重叠指数方面,除海口、三亚外,各城市间数值较高,城市间竞争大于合作,区域合作体系尚未建立。最后基于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环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1] 王慧英.我国环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挑战与对策思考[J]. 经济地理,2009(9):1454-1458. [2] 邓超斌.推进经济一体化,全面提升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竞争力[J].改革与战略,2005(2):47-49. [3] 朱坚真.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方向与建议[J].创新,2008(4):51-57. [4] 李靖宇,毕楠楠,于潇. 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圈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7(6):52-56. [5] 朱坚真,师银燕,乔俊果,等. 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发展与主导产业选择初探[C]//中国海洋学会,广东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S.l.]:中国海洋学会,广东海洋大学,2007:11. [6] 黄选高.环北部湾战略与广西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4(12):22-26. [7] 谢天成,覃平,谢正观. 环北部湾经济圈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2):185-191. [8] 姚余雪.环北部湾经济圈的合作开发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9] 朱春全.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 生态学报,1997(3):324-332. [10] 陈绍愿,张虹鸥,林建平,等. 城市群落学:城市群现象的生态学解读[J]. 经济地理,2005(6):810-813. [11] 陈绍愿,林建平,杨丽娟,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竞争策略研究[J]. 人文地理,2006(2):72-76+11. [12] KEIRSTEAD J,LEACH M. Bridging the gaps between theory andpractice: a service niche approach to urban sustain ability indicators[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8,16(5):329-340. [13] CRE I,RUPPRECHT S,BUHRMANN 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mplementation scenarios for innovative urban transportconcepts: the niches plus approach[C]∥PAPAIOANNOU P.Transport Search Arena 2012.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B V,2012: 1324-1335. [14] 肖杨,毛显强. 城市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41-45. [15] 段祖亮,张小雷,雷军,等.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多维生态位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4):506-516. [16] 段祖亮,刘雅轩,王建锋,等.城市生态位测度研究: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6):1153-1161. [17] 赵维良.城市生态位评价及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18] 胡春雷,肖玲.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13-16. |
[1] | 陆舟, 杨岗, 舒晓莲, 余桂东, 周放. 弄岗穗鹛与短尾鹪鹛冬季取食空间生态位比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4): 120-126. |
|
版权所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广西桂林市三里店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5857325 E-mail: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